你的位置:欧皇 > 业务范围 >
上世纪60年代,毛主席培养了179位接班人,为什么销声匿迹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50

毛主席是一位高瞻远瞩、未雨绸缪的政治家,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,就提出要培养下一代接班人,继承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。

比如在1953年,在毛主席的指示下,中央建立了后备干部名单制度,提出:“将发现培养和提高后备干部的工作,看作各级党委和一切管理干部部门的经常任务之一。”

不过,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,各项建设都需要牵扯很多精力,而且那一代革命家大多数还都处于年富力强的年龄,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就执行得不是很到位。

进入60年代后,随着上一代革命家的相继离世,这个问题也开始变得紧迫起来,比如在1960年,贺炳炎上将去世,1961年,陈赓大将去世,1962年,李克农上将去世,1963年,罗荣桓元帅也去世,让很多工作都陷入了停顿,也让毛主席开始重新重视起来接班人的问题。

1964年6月8日,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专门提出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干部配备也要有一、二、三线,不能一个人死了,没人管事了,要准备几线。”

这个任务,就交给了中央组织部第二处,根据当年负责这件事的唐文光介绍,这次选拔接班人有一个明确的标准,就是必须是党员,家庭成分必须是工人、贫下中农、革命军人和革命干部。也就是说,政治条件是第一位的,至于学习成绩、工作能力,只要不是很差就行了,以后可以慢慢培养。

其实,这也应该成为大多数人才选拔的标准,所谓“德才兼备”,“德”都是放在第一位的,如果一个人没有“德”,那么他的能力越强,危害就越大。

早在1959年,毛主席就和李银桥说过这个问题了,说:“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难的,但是下一代、再下一代就不好说了。中国人讲‘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’,英国人说‘爵位不传三代’,等到我们的第三代、第四代人身上,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?我不想有一天,在中国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,再出现资本家、企业主、雇工、妓女和吸食鸦片烟。如果那样,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!”

所以,这次选拔接班人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意志坚定,不要被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腐蚀,变成资产阶级的俘虏。

第一期被选拔上的总共有60人,遍布全国各个省市,不过,有一个人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来,只有59个人参加了培训。

本来按照计划,这些人的第一站是去中央党校,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学习,但是,还没等他们出发,就改变了行程,被安排到江苏、湖南和山西等地参加“四清”和“五反”运动。

所谓“四清”和“五反”,就是从196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包括在农村的“清账目、清仓库、清财物、清工分”,和在城市的“反贪污盗窃、反投机倒把、反铺张浪费、反分散主义、反官僚主义”,后来统一为“清政治、清经济、清组织、清思想”。

正如毛远新所说:“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,应该去农村搞四清,去工厂搞五反。不搞四清就不了解农民,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。阶级斗争都不知道,怎么能算大学毕业?”

经过一年的锻炼,这批接班人的表现都非常好,达到了预期的目标,于是在1965年,中央又从全国各地选拔了120名大学生,继续参加“四清”和“五反”运动。

这个办法是很值得推广的,要想真正树立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思想,就要深入到广大农村、工厂,和农民、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,只有这样,才能知道农民和工人有什么困难、他们到底想要什么,而不是像有些“专家”一样,坐在办公室里足不出户就想好了一大套政策,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,遭人唾骂!

可以试想一下,如果这套接班人的计划能一直进行下去,中国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肯定会后继有人,老百姓就有福了,但可惜的是,到了1966年,那场运动爆发了,这个计划也不得不中断了,那179位原本前途无量的“接班人”,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牵连,命运急转直下。

据说,这179位接班人,都是按照省部级干部的要求来培养的,但是经过那场运动后,大多数人都烟消云散,最后能做到省部级或副省部级的只有4个人。

不得不说,这个成材率太低了,也太可惜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