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欧皇 > 最新动态 >
《西游记》中有哪些可悲的细节?原著就不是一本童话小说
发布日期:2024-06-08 04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若论具体角色,不得不提的是——黄狮精。

原著中最淳朴和本分的角色就是黄狮精,以及他所统辖的一众小怪。

大圣去找丢失的宝贝武器,在豹头山碰见黄大王的2个小怪,正在交谈:

可以喝2杯,买上厚衣服这种程度就可以让2人开心地吹牛,迈上愉悦的脚步。这种级别的生活状态,还是印象中那种一不高兴就取人性命的妖怪待遇吗?

连生活用品都照市场行情办,而不是抢,那么谋财害命就更不会了吧?

大圣使法定了2怪,夺了让其幸福感爆棚的银两,和八戒化成他们的样子,教沙僧扮作肉铺老板,3人来到虎口洞找到黄狮精道:肉钱不够,还需找补。

黄大王得知,马上吩咐左右将差价补上。

遇见原著里的其他妖怪,哪个不是直接活剥了?然而黄狮精立刻拿钱,也不核实一下,就很豪爽地找补了。

大肉铺老板又想见识一下宝贝,因为是偷的,黄大王担心走漏消息被山下的皇室知道,所以一开始不肯,但还是被大圣说服,最后拿出了宝贝。

《西游记》原文就是这么写的,所以电视剧只能改剧情了。若完全照搬原文,这和通常意义的妖怪搭不上边啊,如此老实本分的“反派”如果被大圣干掉,简直破坏大圣正义的人设了。所以,84版加了个用家畜来换参观宝贝。

其实肉铺老板不仅拿了差价,还在山里白吃白喝。估计黄狮精这个团伙,平日里就是给周边的村民种个地拿个工资,否则不可能对八戒的武器那么感兴趣。

黄狮精还贴心地对这个肉铺老板交代了2句。

这么麻烦?换成白骨精估计一口就吸了。

黄大王的确是盗了取经团队的东西,按现在的法律量刑顶天不过10年,然而之前被判500年的大圣很不高兴,一棒打死,还取了洞内一众小怪的性命,分而食之。作者对黄大王一门遭遇的同情之心已跃然纸上。

遭遇灭门之痛的黄狮精是怎么应对的呢?根本没考虑过一丁点反抗,只求一死。

平时谨小慎微,朴实忠厚,遵章守纪,还小心翼翼处理邻里关系的黄大王就这么被害而分尸了。

对比一下:

杀1座城性命的大鹏,最后成为佛祖的贴身部属。

1年就需老百姓上贡一双幼儿的鱼怪,其师傅成了当地老百姓烧香的信仰。

奎木狼天天取人性命,仅仅被扣了工资。

多目怪毒害了无数老百姓,结果成了西天神佛的看门人。

……

《西游记》原著不是童话故事,也区别于普通文学作品,男1做的事绝非全符合道义,男1的敌人也绝非全是死有余辜。坏人也并非全受到惩罚,客观地展现出一幅混沌的生活画面。

其实黄狮精的例子在原著中俯拾即是,或者说充斥着全文,根本就不用细找。

例如唐僧,每到一国便道:

听者无不尊重,还尊一声“有道高僧”,为何尊重?

原因是唐朝强大,东海龙神不守规矩都要被惩罚,可谓赏罚分明。

走出中土,妖怪越来越多,越近灵山,反派就越厉害,到了佛祖眼皮子范围,发展到一个妖怪当国王的程度,狮驼国的生灵倒悬如斯。

如来有什么资格标榜自己的治理水平?

大唐的治理:君主贤明、大臣守礼。

而灵山负责传经的两个和尚,吃拿卡要,公然要钱,完全是鲜明的对比,佛祖居然还大言不惭地给出了解释。

联想一下,灵山周围的各路邪魔外道,背后都有一个佛门的靠山。

联想一下,从圣明的大唐前往如此炼狱去找真理?岂不是十足可悲的讽刺?

3个徒弟,行陋而质朴。

2个佛家子弟,徒有人样,言行猥琐。

正义始终是暂时的,邪恶方为常态。于是在佛门眼皮子下,搞了个民不聊生的狮驼国,无非是逼着老百姓,只能向佛,否则背后就是万劫不复。

措尔小国,伎俩不过如此。

我对佛经有研究,以前还参与过一些仪式。

但鄙人学经的目的一不为祈福,二不为轮回。

只是将佛学用作一个系统学说借鉴一下而已。

佛经的本质是如来与徒弟们的讨论。相当于我们的论语,是一种思辨记录。

什么叫佛?

人在凡间,初心受各种东西影响,所以多出七窍,感知到声、色、娱,方有了喜欢、忧愁、痛苦、委屈等等,人认为美女颜值高,而老虎认为母老虎颜值高,所以人的审美非常主观。

佛须丢掉这种不可靠的主观。

丢掉喜好,不以感性来认知世间万物,才能达到“空”的境界,才能做到无喜无悲,视快乐与苦难为荒诞。

《西游记》原著中未得真经的唐朝是何等景象?

而灵山脚下的老百姓又是怎生景象?

在佛祖眼皮子下礼了二十几年佛的这个普通人家,才是《西游记》原著中最可悲的细节。